美國《外交事務》最新分析文章,由史丹佛大學中國安全與戰略研究員梅惠琳所撰,直指大陸領導人已下武統決心,即便美國介入也阻擋不了。
一般台媒只把重點放在「就算美國會介入,北京也決定武統」,其實更重要的是,梅惠琳不同於近幾年美國得勢的右翼機會主義者,大吹對台「戰略清晰」的論調,反而判定美國愈加表現支持台灣,只會加強北京動武的決心,更加緊步伐將武統付諸實踐。
梅惠琳理性冷靜地分析,大陸領導人既已下定決心武統,就不會忌憚美國的介入,更不會害怕經濟的制裁。相反地,大陸除了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可以因應,更會將美國的經濟制裁,視為擺脫美國控制、自給自足的轉型契機,而主要的經貿大國也不會願意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。
因此,大陸領導人唯一考量的,是一旦出手就要「一招斃命」,一舉就要能夠勝利。梅惠琳認為,在攻台所需的軍事部署方面,聯合作戰、封鎖、反介入的能力大陸都已完備,唯一比較弱項的是兩棲登陸作戰,而這也是近來大陸反覆操演的內容,包括密集下水、成軍的兩棲攻擊艦。
最為弔詭的是,其實對美國最佳的狀態,同時也是台灣既得利益集團最想要的情況,就是馬英九時代的所謂「不統不獨」,而實質就是「獨立」的「現狀」。美國戰略學者布里辛斯基甚至在2009年兩岸剛剛三通時說過,就讓兩岸持續和平發展,讓大陸一直對「和平統一,一國兩制」抱持信心和願景,對美國不是壞事。當然,他們並非真心為中國好,也不是為台灣人民的長遠利益好,而是以此避免與大陸真的攤牌,保持一個思想上高度親美、經貿上又和大陸極其熱絡的台灣,作為滲透大陸的跳板,如同過去的香港一樣,這是如季辛吉這類美國真正高竿的戰略家希望設計的局面。
然而,中國大陸超乎美國想像的發展速度,使美國許多右翼的危機感加劇,他們害怕兩岸一旦經貿日益融合,服貿、貨貿接連上路,兩岸的政治和解勢必會「水到渠成」。因此,他們按耐不住,開始在台灣、香港炮製「反服貿」、「占中」、「反修例」等各種顏色革命,卻也因此讓大陸看清反華勢力的狼子野心,看清和平統一的希望微乎其微,轉而決心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。
造成美國高竿的戰略家與馬英九這類國民黨的建制派希望布置的「華獨」無法成功的原因,恰恰是西方多黨競爭的這套選舉。為了贏得選舉搏上位,自然就要黨同伐異,否定對方。馬英九的路線,其實是真正成功「忽悠」大陸,拖延統一進程,保持台灣實際「獨立」,但民進黨為了勝選,只有否定「九二共識」,把馬英九打成「親中賣台」,正如美國右翼機會主義者鼓吹對台「戰略清晰」,反而刺激大陸提前解決台灣問題,「清晰」到最後只是加劇兩岸攤牌,而自己又不肯真的下海去替台灣拚命,反倒還打破了對美國有利的「不統不獨」(實際獨立)的局面。
當然,對台灣人民長遠的利益而言,儘早與大陸實現統一,加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家庭,才是最好的發展之路。至於在這劇變的過程中,必須走過的黎明前的黑暗,也只能自求多福。可悲的是,當這樣一個變局就要來臨,台灣社會竟無太多人察覺,連撰寫這篇長文的梅惠琳也根本無視「台灣」應當如何,而是理所當然地把台灣視為美國的棋子。台灣社會親美到幾近瘋狂,竟還妄想美國政客會將台灣人的命當命,正如去年此刻全島仍活在「防疫模範生」的自我催眠,是一樣的既可笑又可憐。